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>经贸解读经贸解读
关于进一步振兴舟山鱿鱼加工产业的若干建议
发表时间:2023-04-13 09:57:50
自本世纪初以来,鱿鱼加工业一直是舟山水产加工的优势产业,据不完全统计,2022年全市加工鱿鱼成品12.67万吨,加工产值33.86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0%和5%,其中47家规上企业加工鱿鱼成品10.67万吨,加工产值23.86亿元。主要加工产品有冻品(包括鱿鱼花、鱿鱼圈、鱿鱼须、鱿鱼片、鱿鱼条、鱿鱼胴)以及鱿鱼鲞、鱿鱼丝等干品,各耗用鱿鱼原料16万吨和4万多吨。2022年共出口鱿鱼制品5.44万吨,金额16.47亿元,同比增长7.0%和11.9%,进口鱿鱼原料0.42万吨,金额0.81亿元,分别下降84.5%和70.2%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:
1.鱿鱼加工企业小而散,规模偏小不适合大宗品种的加工生产。舟山现有鱿鱼加工企业近100家,其中规上企业47家,很多名为规上企业,但加工产品结构多为小而全,鱿鱼加工量并不大,原料加工量最大的舟山富丹旅游食品公司也仅2万吨左右,与舟山水产加工企业的整体现状相类似,普遍是小而散,龙头作用发挥不明显。且很多加工企业经营负责人接近退休换班的年龄,创业激情和发展动力明显不足。这与山东、广东截然不同。山东威海赤山集团一家企业年鱿鱼加工产能就有20万吨(占全国30%),相当于我市2022年鱿鱼实际加工量,年出口高达2亿美元,可谓一企抵一城。
2.加工产能不足且停滞不前,大量本地原料外流。近10多年来,舟山鱿鱼原料加工量一直徘徊在10-20万吨,这与舟山庞大的远洋鱿鱼钓船队50多万吨捕捞能力很不相称,导致丰富的远洋鱿鱼原料得不到充分加工,迫使远洋渔民跑到山东等地去卖鱿鱼,也使舟山远洋鱿鱼集散中心这个名号打了折扣。据统计,2022年全市有25万吨鱿鱼原料流入山东、福建和辽宁大连、丹东等地加工。加工规模已逐渐被山东威海烟台和福建东山超过,退居全国地市第三位。而山东威海不仅吸纳了舟山远洋自捕鱿鱼,还从秘鲁大量进口,进料加工规模已达20万吨以上。
3.产品结构单一,综合利用率低。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,舟山的鱿鱼鲞干制品、鱿鱼丝调味休闲制品曾在技术工艺上处于全国领先,享有盛名,但2016年后行业发展到冻品阶段,装备技术工艺逐渐滑坡,出现颓势,导致现在的鱿鱼加工以外销半成品为主,产品结构相对单一,加工装备自动化水平低,精深加工程度不高。在国内消费市场,除了鱿鱼休闲干制品尚有一些优势,可直接作为食材,烹饪成美味菜肴,且适合内陆市场和年青人群消费的鱿鱼圈、鱿鱼花、鱿鱼条、鱿鱼胴等冷冻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,鱿鱼烧烤类和鱿鱼串、鱿鱼丸、鱿鱼香肠等鱿鱼预制菜开发明显滞后,普陀展茅传统鱿鱼鲞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下降。同时,原料综合利用率低,特别是加工环节产生的废弃物未得到充分利用,既浪费了宝贵资源,也污染了生态环境,导致综合效益不高。
4.国内营销严重滞后,两个循环存在严重的瘸腿现象。目前,舟山的鱿鱼加工严重依赖出口外销,采用的是订单式加工,营销薄弱,渠道单一,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严重不足,在国内商超缺少连锁店、加盟店、专卖店,产品知名度低,在内陆城市的大型批发农贸市场、商超及中央厨房、高校和企业食堂等很少见到舟山鱿鱼产品,导致国际国内市场两个循环只有国际循环一条腿,存在严重的瘸腿现象。这也是被山东、福建等不断拉大差距的结症所在和主要差距。
5.产业协同性差,扶持政策不配套。舟山的鱿鱼捕捞量以远洋鱿鱼占绝对主导地位,在目前舟山鱿鱼产业一产超过二产(以捕捞原料量计算)一倍多的情况下,理应对提高鱿鱼加工产能采取更多的扶持政策,但现实是远洋渔业企业从舟山口岸回运远洋自捕鱿鱼可获得每吨120元的奖励,而对舟山鱿鱼加工企业加工舟山渔民自捕的鱿鱼却没有奖励,等于鼓励了一产更加壮大而二产更加弱化的畸形发展,也促使更多的舟山远洋鱿鱼流向外地加工。政策不配套的根本原因是渔业的一、二、三产分属三个部门管辖,由不同副市长分管,各管各的,缺少全市一盘棋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,协同性较差,影响了舟山鱿鱼加工产业的协调发展。
为此,建议:
1.加大对外来资本的引入和企业兼并重组,大力扶植培育鱿鱼加工龙头企业。鱿鱼是舟山第一大海洋捕捞品种,年捕捞量40-50多万吨,资源丰富,渔场广阔,完全具备规模化经营的得天独厚条件。舟山凭着鱿鱼原料优势,可扬长避短,发挥规模化经营的优势,通过大力引入外来资本,加大企业兼并重组,扶优扶强,进一步扶持重点鱿鱼加工企业,培植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鱿鱼精深加工企业集群,重点打造鱿鱼加工企业的“航空母舰”,实行规模化生产,提升鱿鱼加工产能,做大鱿鱼加工产业规模,努力推动二产强筋壮骨,着力改变舟山鱿鱼原料供大于求而加工产能又不匹配的被动局面。
2.加快技改研发,改善产品结构。面对劳动力日趋昂贵的趋势,很有必要进行转型升级,引入先进生产线,加快机器换人,加强鱿鱼加工的自动化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应用,提升自动化、智能化装备水平,增强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。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,建立研发团队,大力研发鱿鱼新产品、新工艺,特别是要瞄准消费主力——年青人群和内地消费者的口味和习惯,加强鱿鱼预制菜的研发,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。同时,要注重鱿鱼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,着力在加工废弃物上提炼鱼精蛋白、深海鱼油、胶原蛋白、软骨素、透明质酸HA等宝贵资源,大力开发海洋生物医药制品和养生保健制品,实现高值化利用,提高附加值,减少环境污染,增强综合利用率。
3.加强国内营销,实施双循环平衡多元化发展战略。要转变理念,调整营销模式,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高度融合的营销模式,运用线上购物结合直播带货销售以及微商销售,强化产销对接体系。通过企业联合抱团,到中西部等内陆地区举办产品推介会、展销会、博览会、美食节(烹饪品尝会),提高舟山鱿鱼产品的知名度;与内地开办鱿鱼加工合资企业或开展企业合作;在全国各地开设专卖店、连锁店、加盟店,吸引内陆消费者和年青人群的消费,进一步开拓内销市场,拉长内销短腿,提高国内市场份额,推进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平衡多元化发展。
4.加大扶持力度,加强产业协同。客观上,舟山地处海岛,劳动用工昂贵,水电、物流成本高,特别是国内市场销售缺少比较优势。但舟山鱿鱼加工产业基础好,又有巨大的原料资源优势,完全具备做大做强的现实条件。因此,很有必要加大支持力度,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,对鱿鱼加工产业的研发、物流、营销、原料采购、人才建设、产业协同、规模化经营、龙头企业和品牌的培育、技术装备工艺自动化智能化改造、产业园区配套建设等进行扶持。同时,要树立全市一盘棋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,注重产业的协同性,加强各部门各方面的沟通和协作,各部门在举行年会或重要会议时邀请相关部门列席,必要时进行通报,互通有无,资源共享;在渔业的一二三产业监管部门出台优惠政策时,应事先征求另外两个部门的意见,促进鱿鱼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。(协会秘书处)
1.鱿鱼加工企业小而散,规模偏小不适合大宗品种的加工生产。舟山现有鱿鱼加工企业近100家,其中规上企业47家,很多名为规上企业,但加工产品结构多为小而全,鱿鱼加工量并不大,原料加工量最大的舟山富丹旅游食品公司也仅2万吨左右,与舟山水产加工企业的整体现状相类似,普遍是小而散,龙头作用发挥不明显。且很多加工企业经营负责人接近退休换班的年龄,创业激情和发展动力明显不足。这与山东、广东截然不同。山东威海赤山集团一家企业年鱿鱼加工产能就有20万吨(占全国30%),相当于我市2022年鱿鱼实际加工量,年出口高达2亿美元,可谓一企抵一城。
2.加工产能不足且停滞不前,大量本地原料外流。近10多年来,舟山鱿鱼原料加工量一直徘徊在10-20万吨,这与舟山庞大的远洋鱿鱼钓船队50多万吨捕捞能力很不相称,导致丰富的远洋鱿鱼原料得不到充分加工,迫使远洋渔民跑到山东等地去卖鱿鱼,也使舟山远洋鱿鱼集散中心这个名号打了折扣。据统计,2022年全市有25万吨鱿鱼原料流入山东、福建和辽宁大连、丹东等地加工。加工规模已逐渐被山东威海烟台和福建东山超过,退居全国地市第三位。而山东威海不仅吸纳了舟山远洋自捕鱿鱼,还从秘鲁大量进口,进料加工规模已达20万吨以上。
3.产品结构单一,综合利用率低。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,舟山的鱿鱼鲞干制品、鱿鱼丝调味休闲制品曾在技术工艺上处于全国领先,享有盛名,但2016年后行业发展到冻品阶段,装备技术工艺逐渐滑坡,出现颓势,导致现在的鱿鱼加工以外销半成品为主,产品结构相对单一,加工装备自动化水平低,精深加工程度不高。在国内消费市场,除了鱿鱼休闲干制品尚有一些优势,可直接作为食材,烹饪成美味菜肴,且适合内陆市场和年青人群消费的鱿鱼圈、鱿鱼花、鱿鱼条、鱿鱼胴等冷冻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,鱿鱼烧烤类和鱿鱼串、鱿鱼丸、鱿鱼香肠等鱿鱼预制菜开发明显滞后,普陀展茅传统鱿鱼鲞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下降。同时,原料综合利用率低,特别是加工环节产生的废弃物未得到充分利用,既浪费了宝贵资源,也污染了生态环境,导致综合效益不高。
4.国内营销严重滞后,两个循环存在严重的瘸腿现象。目前,舟山的鱿鱼加工严重依赖出口外销,采用的是订单式加工,营销薄弱,渠道单一,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严重不足,在国内商超缺少连锁店、加盟店、专卖店,产品知名度低,在内陆城市的大型批发农贸市场、商超及中央厨房、高校和企业食堂等很少见到舟山鱿鱼产品,导致国际国内市场两个循环只有国际循环一条腿,存在严重的瘸腿现象。这也是被山东、福建等不断拉大差距的结症所在和主要差距。
5.产业协同性差,扶持政策不配套。舟山的鱿鱼捕捞量以远洋鱿鱼占绝对主导地位,在目前舟山鱿鱼产业一产超过二产(以捕捞原料量计算)一倍多的情况下,理应对提高鱿鱼加工产能采取更多的扶持政策,但现实是远洋渔业企业从舟山口岸回运远洋自捕鱿鱼可获得每吨120元的奖励,而对舟山鱿鱼加工企业加工舟山渔民自捕的鱿鱼却没有奖励,等于鼓励了一产更加壮大而二产更加弱化的畸形发展,也促使更多的舟山远洋鱿鱼流向外地加工。政策不配套的根本原因是渔业的一、二、三产分属三个部门管辖,由不同副市长分管,各管各的,缺少全市一盘棋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,协同性较差,影响了舟山鱿鱼加工产业的协调发展。
为此,建议:
1.加大对外来资本的引入和企业兼并重组,大力扶植培育鱿鱼加工龙头企业。鱿鱼是舟山第一大海洋捕捞品种,年捕捞量40-50多万吨,资源丰富,渔场广阔,完全具备规模化经营的得天独厚条件。舟山凭着鱿鱼原料优势,可扬长避短,发挥规模化经营的优势,通过大力引入外来资本,加大企业兼并重组,扶优扶强,进一步扶持重点鱿鱼加工企业,培植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鱿鱼精深加工企业集群,重点打造鱿鱼加工企业的“航空母舰”,实行规模化生产,提升鱿鱼加工产能,做大鱿鱼加工产业规模,努力推动二产强筋壮骨,着力改变舟山鱿鱼原料供大于求而加工产能又不匹配的被动局面。
2.加快技改研发,改善产品结构。面对劳动力日趋昂贵的趋势,很有必要进行转型升级,引入先进生产线,加快机器换人,加强鱿鱼加工的自动化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应用,提升自动化、智能化装备水平,增强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。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,建立研发团队,大力研发鱿鱼新产品、新工艺,特别是要瞄准消费主力——年青人群和内地消费者的口味和习惯,加强鱿鱼预制菜的研发,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。同时,要注重鱿鱼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,着力在加工废弃物上提炼鱼精蛋白、深海鱼油、胶原蛋白、软骨素、透明质酸HA等宝贵资源,大力开发海洋生物医药制品和养生保健制品,实现高值化利用,提高附加值,减少环境污染,增强综合利用率。
3.加强国内营销,实施双循环平衡多元化发展战略。要转变理念,调整营销模式,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高度融合的营销模式,运用线上购物结合直播带货销售以及微商销售,强化产销对接体系。通过企业联合抱团,到中西部等内陆地区举办产品推介会、展销会、博览会、美食节(烹饪品尝会),提高舟山鱿鱼产品的知名度;与内地开办鱿鱼加工合资企业或开展企业合作;在全国各地开设专卖店、连锁店、加盟店,吸引内陆消费者和年青人群的消费,进一步开拓内销市场,拉长内销短腿,提高国内市场份额,推进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平衡多元化发展。
4.加大扶持力度,加强产业协同。客观上,舟山地处海岛,劳动用工昂贵,水电、物流成本高,特别是国内市场销售缺少比较优势。但舟山鱿鱼加工产业基础好,又有巨大的原料资源优势,完全具备做大做强的现实条件。因此,很有必要加大支持力度,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,对鱿鱼加工产业的研发、物流、营销、原料采购、人才建设、产业协同、规模化经营、龙头企业和品牌的培育、技术装备工艺自动化智能化改造、产业园区配套建设等进行扶持。同时,要树立全市一盘棋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,注重产业的协同性,加强各部门各方面的沟通和协作,各部门在举行年会或重要会议时邀请相关部门列席,必要时进行通报,互通有无,资源共享;在渔业的一二三产业监管部门出台优惠政策时,应事先征求另外两个部门的意见,促进鱿鱼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。(协会秘书处)